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17-2018学年第二十六期学术活动

 

  

2018年5月9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17-2018学年第二十六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范伟副教授主持,杨生超教授、陈军文教授、张广辉教授、赵明教授、龙光强副教授、刘涛副教授、刘冠泽副教授、赵艳高级实验师等中心老师及中心的37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贾兵以“Development HPLC Techniqu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Substances on Saponin Contents of Panax notoginseng Leaves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为题,探究11种外源物质对一年生三七叶皂苷单体含量的影响,并在转录组学的基础上分析最佳外源物质MeJA对三七叶人参皂苷含量提高的分子机制,开发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新方法;李锐以“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glucosylation for puerarin biosynthesis in Pueraria lobata”为题,通过转录组测序找到与葛根素合成相关的C-糖基转移酶(CGTs)基因,该酶是负责黄酮类化合物和异黄酮类C-糖苷合成的重要酶,并通过原核表达和LC-MS分析确定基因功能,并且在大豆毛状根中过表达产生葛根素;钱志龙以“Contrasting cadmium resistance strategies in two metallicolous populations of Arabidopsis halleri”为题,对来自两个不同遗传单位的多样性群体PL22、I16,提供了离子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综合描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基因和代谢途径的驱动下,两种不同的镉吸收,运输和解毒策略在PL22和I16金属多样性种群中进化,且研究也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通过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或镉螯合作用,在金属多样化群体的适应中发挥重要的进化作用。


 

在学术报告会上,与会的研究生积极提问,了解到离子组学,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概念,主要利用现代高通量的元素分析手段在分析植物离子组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手段,从而系统研究揭示植物体内控制离子平衡的遗传网络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同时,参会的老师对重金属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关系及与人类开发利用时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中心主任杨生超指出,要加强中心组会的管理,相关工作要分配好,监督好,把中心组会做的更好。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