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18-2019学年第十期学术活动


        2018125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18-2019学年第十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张广辉教授,张敬丽副教授,刘冠泽副教授,郝冰博士,杜宇博士等中心老师及中心54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段绍凤以“Identification of Iridoid Glucoside Transporters in Catharanthus roseus”为题,汇报了植物防御化合物和高价值药物的单萜类吲哚生物碱,研究中筛选了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表达的拟南芥转运蛋白文库,将AtNPF2.9鉴定为假定的环烯醚萜苷输入者,并在长春花中鉴定出了8种直系同源物,其中3种CrNPF2.4,CrNPF2.5和CrNPF2.6转运蛋白能够将环烯醚萜苷7-脱氧马钱酸、马钱酸、马钱苷和裂马钱苷转运到卵母细胞。并提出生物合成途径的几种酶存在于IPAP和表皮细胞中,它们不仅能负责转运如前所述的马钱苷酸,还负责多种中间体。王禹以“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ollen color is associated with temperature stress”为题,汇报了花粉色素沉着的进化生态学,作者描述了北美草本美国风铃草24个种群的花粉颜色分布,并评估这种变异基因的程度,确定了与花粉颜色共生的非生物因子,并测试光和暗花粉的萌发是否受变温和紫外线的不同影响,该研究支持热耐受作为花粉色素沉着的新功能,并有助于表明非生物因素可以驱动花卉多样性。蒋宾以“Biochar influences the success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the metabolic functions during rice straw composting with pig manure”为题,汇报了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增溶剂生物炭,,具有降低堆肥过程中氨气排放等优点。研究中通过添加不同生物炭改良剂,采用小麦和玉米秸秆进行为期42天堆肥处理,发现添加生物炭可以影响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特性,其中显著增加了Actinobacteria门的相对丰度以及其中的Saccharomonospora属的相对丰度,同时,随着生物炭的加入,与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菌基因丰度也随之增加,提高了堆肥产品的成熟度和肥力,并显著地影响了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念波以“DELLA Proteins Promote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via Sequestering MYBL2 and JAZ Suppressors of the MYB/bHLH/WD40 Complex in Arabidopsis thaliana为题,汇报了植物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能精准应对,通过产生大量次级代谢产物抵御环境胁迫,其中花青素是抵御胁迫的强大武器,通过酵母双杂交、免疫沉淀和荧光素酶报告等实验解析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因子DELLA蛋白螯合MBW复合体(MYB/bHLH/WD40)的抑制因子MYBL2转录因子和 JAZ蛋白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植物通过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适应环境变化的新机制。


在学术报告会上,与会研究生积极提问,了解到美国风铃草的花粉颜色越深,耐高温越厉害,可育性越好;同时还了解到因为植物体部位不同,花青素含量会有差异,所以花粉颜色跟花瓣颜色没有直接关系。赵明教授在会上指出参会研究生应当积极提问参与讨论,其他参会老师分别对汇报人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与提问。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