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0-2021学年第33期学术活动

2021年5月26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0-2021学年第33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刘冠泽副教授、唐卿雁副教授、何澍然博士、和四梅博士及中心57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张双艳以“Rerouting plant terpene biosynthesis enables momilactone pathway elucidation”为题,汇报了稻壳酮所具有的化感作用(),使其有望成为天然除草剂,但极低的天然产量,促使人们不得不探索生物合成的方法来实现稻壳酮的大规模生产。但是,稻壳酮的生物合成研究虽然已历经多年,完整的合成通路仍然尚未被阐明。本研究通过对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细胞中萜类合成途径的改造,提升了萜类中间体的产量,基于此,通过中间物的积累和合成基因的渐次引入,完成了稻壳酮烟草中的异源全合成。

黄荣梅以“Seed response to strigolactone is controlled by abscisic acid-independent DNA methylation in the obligate root parasitic plant, Phelipanche ramosa L. Pomel”为题,汇报了文章作者利用ABA、5-AzaC、羟基脲和GR24处理列当种子,观察记录其萌发率和PrCYP707A1的表达量,结合甲基化DNA免疫沉淀、PCR实验和亚硫酸氢盐测序分析,发现只有当列当种子的甲基化水平降至初始水平的一半时才具备萌发条件,列当种子对发芽刺激剂的响应是由不依赖于ABA的DNA甲基化控制的。

黄灿以“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OsNPF4.5 nitrate transporter reveals a conserved mycorrhizal pathway of nitrogen acquisition in plants”为题,汇报了本试验研究发现接种AM真菌根内根生囊霉显著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在NO3-供应条件下,大约42%的水稻根系吸收的氮素是通过共生途径输送的。菌根侵染强烈诱导了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PF4.5在根系中的表达,并发现其同源基因ZmNPF4.5和SbNPF4.5分别在玉米和高粱中的表达。此外,当以NO3-作为氮源时,OsNPF4.5的敲除导致共生N吸收减少45%,丛生发生率显著降低。表明NPF4.5在菌根NO3-的获得是一种在禾本科植物中高度保守的共生N吸收途径。

陶怡帆以“Drought delays development of the sorghum root microbiome and enriches for monoderm bacteria”为题,汇报了文章作者研究发现,干旱显著延迟了高粱根系微生物组的早期发育和形成。因此,为保证全球粮食安全,改善世界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就四位演讲者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和报告者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