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1-2022学年第33期学术活动

2022年6月1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腾讯会议(会议 ID:153326811)举行2021-2022学年第33期学术活动。会议由何澍然博士主持、杨生超教授、陈军文教授、赵明教授、字淑慧副教授、刘冠泽副教授、和四梅博士及中心80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姜馨悦以“Characterization of a Group of UDP-Glycosyltransferase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riterpenoid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为题,介绍了UGT介导的糖基化作为三萜皂苷的一种常见修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药理作用。然而,很少发现参与皂苷生物合成的UGT,限制皂苷的生物合成。该文研究预测了来自三七的六种UGT,发现它们通过26种不同的糖基化反应负责21种三萜皂苷的高效和直接酶促生物转化。其中,UGTPn87通过催化原人参二醇类皂苷C3或C20位点的第二条糖链与UDP-Glc或UDP-Xyl供体以及原人参二醇类皂甙C20位点与UDP-Glc供体的延伸,表现出UDP-葡萄糖和UDP-木糖的混杂糖供体特异性。其研究结果揭示了三七中一组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为生产稀有、有价值的皂苷,促进其在医药和功能食品中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晴以“Plant Roots Employ Cell-Layer-Specific Programs to Respond to Pathogenic and Beneficial Microbes”为题,汇报了该文中作者使用翻译核糖体亲和纯化(TRAP)对侵染病原微生物或互惠共生微生物时的根细胞层反应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发现接种黄萎菌,疫霉和印度梨形孢后,根细胞层反应反映了这些微生物不同的定殖策略。黄萎菌特异地抑制了限制真菌生长的内胚层屏障,从而允许微生物进入根的中柱。此外,抗菌化合物和乙烯的局部生物合成在对病原菌和互惠共生菌的反应不同。该数据库揭示了不同的抗菌反应,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动态的根际相互作用。

李奇以“Contrasting Effects of Genotype and Root Size on The Fungal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Apple Rootstocks”为题,介绍了该研究中对种植在同一土壤环境下的4种不同基因型(“Bud.9”、“G.222”、“G.41”和“G.935”)的苹果砧木进行了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分析。对根际土壤以及根组织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总共获得714278个ITS rDNA片段,鉴定到4995种真菌微生物;同时获得1335057个16S rDNA片段,鉴定到26381种原核微生物。基于Bray–Curtis相异度和层次聚类分析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主坐标分析,研究发现,根际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与基因型和根径的大小有关,细菌群落受根径大小的影响,而真菌群落则主要受植物基因型的影响。此外,RT-qPCR结果显示,不同根径大小的根际细菌和真菌丰度差异不大,而根际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根内。该研究为揭示基因型和环境因子对宿主植物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的建立以及生理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李可铖以“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16 Phosphorylates and Activates the Aquaporin PIP2;2 to Regulate Reversible Flower Opening in Gentiana scabra”为题,分享了在一些观赏植物中,水分运输水孔蛋白,也被称为质膜内源蛋白(PIP),可能在花朵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参与花冠运动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已知龙胆(Gentiana spp.)花对温度和光刺激的响应是可逆的,以龙胆为模型,作者发现龙胆粗糙水通道蛋白GsPIP2;2和GsPIP2;7调节重复开花。特别是,GsPIP2;2的一个终端丝氨酸残基的磷酸化对其运输活性是重要的,并与花的重新开放速率密切相关。此外,GsPIP2;2被钙依赖的蛋白激酶GsCPK16磷酸化并激活,GsCPK16是由细胞内升高的钙水平来响应温度和光刺激而激活的。作者认为GsCPK16依赖于GsCPK16的磷酸化和GsPIP2的激活调节龙胆花的重新开放,刺激诱导的钙信号作为触发器。

在此次视频学术会议上,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四位演讲者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在此次会议中老师们对演讲者的点评让同学们收获颇丰。

     (余济辰供稿)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