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腾讯会议(会议 ID:479345020)举行2020-2021学年第17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范伟教授主持、陈军文教授、字淑慧副教授、刘冠泽副教授、和四梅博士及中心73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彭素芳以“Fermentative production of Vitamin E tocotrienol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under cold-shock riggered temperature control”为题,汇报了生育三稀醇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将来自光合作用生物的异源基因与内源莽草酸途径和甲羟戊酸途径相结合,构建了生产生育三烯醇酿酒酵母体系。通过鉴定消除代谢瓶颈、适当截断N-末端转运肽、增加前体供应、设计冷激触发温度控制系统等步骤,对两段发酵进行有效控制,可生产320 mg/L生育三烯醇,为维生素E生育色甘醇的发酵生产提供了可能。
高青青以“Efficient Production of Saffron Crocins and Picrocrocin in Nicotiana Benthamiana Using a Virus-driven system”为题,汇报了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是糖基化的类胡萝卜素。文献中作者开发了一种病毒驱动系统。该系统由烟草蚀刻病毒的病毒克隆组成,这些病毒克隆表达CCD酶。病毒驱动的表达CsCCD2L或BdCCD4.1的表达导致了番红花素,番红花苦素和番红花醛的产生。为了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作者共表达了CsCCD2L与PaCrtB和CsBCH2基因。这种共表达CsCCD2L和PaCrtB基因使番红花素增加0.35%。
刘启泽以“Production of 2-keto-L-gulonic acid by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为题,汇报了通过优化催化条件(PH、菌体密度)和在重组菌中表达吡咯喹啉醌(PQQ),建立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生产2-酮基-L-古龙酸(2-KLG),产量达到72.4g/L,在5L生物反应器中L-山梨糖的转化率为71.2%。为实现D-山梨醇直接生物合成2-KLG,设计了氧化葡萄糖杆菌与重组大肠杆菌共培养体系。在此共培养体系中,2-KLG的产量为16.8g/L,D-山梨醇的转化率为33.6%。这些方法为2-KLG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了替代途径。
陈丹以“Cold-Induced CBF–PIF3 Interaction Enhances Freezing Tolerance by Stabilizing the phyB Thermosensor in Arabidopsis”为题,汇报了生长抑制和冷适应策略有助于植物抵御冷胁迫,而冷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光敏色素B (phyB)通过对光和环境温度信号的感知调节植物生长。然而,phyB介导植物对冷胁迫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中作者通过介导冷驯化的关键转录因子CBFs在冷胁迫下与PIF3相互作用,从而减弱PIF3与phyB的相互破坏。冷稳定的phyB作用于CBFs下游,通过调节应激响应和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正向调节抗冻性。总的来说,“CBFs-PIF3-phyB”是调节植物对冷胁迫反应的重要调控模块。
朱琴以“In Vivo Production of Five Crocins in the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为题,汇报了从产生西红花苷的植物栀子中,利用GjUGT94E13和GjUGT74F8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来生产5种西红花苷,它们负责西红花苷的糖基化,50 mM NaH2PO4-Na2HPO4缓冲液(pH 8.0)加5%的葡萄糖是用于西红花苷有效糖基化的最佳培养基。在工程大肠杆菌中,通过GjUGT74F8催化藏花酸(50 mg / L)中生产西红花苷 III和西红花苷 V的转化率提高至66.1%,GjUGT94E13和GjUGT74F8催化产生五种类型西红花苷的转化率为59.6%,远高于已报道微生物UGT的催化活性。
在视频学术会议上,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就五位演讲者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并与报告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