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2-2023学年第21期学术活动

      2023年3月1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2-2023学年第21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梁艳丽教授、刘冠泽副教授、赵艳副教授、姜薇薇博士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宋婉玲以“Tandemly duplicated CYP82Ds catalyze14-hydroxylation in triptolide biosynthesis and precursor production in 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为题,汇报了对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关键C-14位羟基形成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基于雷公藤甲素构效机制研发的多种衍生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大量的修饰改造工作是针对C-14位羟基进行的。因此,研究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关键C-14位羟基形成的分子机制,对于其生源途径解析及活性成分结构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而利用合成生物学策略实现雷公藤甲素及其中间体的异源高效获取,将是解决当前中药活性成分大量需求与药用植物资源供给不平衡的有效途径。

陈庚以“Complex scaffold remodeling in plant triterpene biosynthesis”为题,汇报了关于柠檬素的生物合成路线。作者及其团队发现了22种酶,包括一对新功能化的固醇异构酶(MOIs),它们催化了kihadalactonea和azadirone植物两种柠檬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12种不同的生物合成反应,这些产物具有标志性的柠檬醛呋喃环。这些结果使我们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柠檬素,并为植物中需要多次骨架重排和氧化修饰的三萜生物合成途径的发现和重建提供了参考。

冯垒以“Diploid chromosome-level reference genome and population genomic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Gypenoside biosynthesis and demographic evolution of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Cucurbitaceae)”为题,汇报了绞股蓝高质量基因组的破译和群体进化历史研究。绞股蓝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具有安神、降血糖、降血脂、消炎、抗癌等多种功效,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但由于高质量基因组信息的缺乏,限制了对绞股蓝遗传背景的深入了解。因此,绞股蓝高质量基因组的破译和群体进化历史研究有利于解析其主要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并为绞股蓝野生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遗传学依据。同时,为今后研究葫芦科植物的群体遗传、生态适应和系统进化奠定有效的分子基础。

梁正维以“Ginsenoside Rc Modulates SIRT6-NRF2 Interaction to Alleviate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为题,汇报了作者及其团队为了研究人参皂苷衍生物对ACE的抑制作用,评估了22种人参皂苷的活性,发现其中大多数显著抑制ACE。其中,原人参三醇、原人参二醇和人参皂苷Rh2表现出最强的ACE抑制潜力,IC50值分别为1.57、2.22和5.60μM。此外,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对ACE的不同抑制模式。分子对接研究证实,人参皂苷通过许多氢键和与催化残基的疏水相互作用以及阻断ACE催化活性的C-和N-结构域ACE的锌离子抑制ACE。作者发现活性人参皂苷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素抵抗的C2C12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评估了人参皂苷的活性氧(ROS)和过亚硝酸根(ONOO-)清除能力,其中ONOO-和ROS的IC50值分别为1.44-43.83至2.36-39.56μM。这些计算和体外实验得出的结果为传统医学中使用人参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提供了额外的科学支持。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就四位演讲者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和报告者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贺雪颖供稿)

(陈军文审核)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