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2-2023学年第36期学术活动

2023621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2-2023学年第36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陈军文教授、刘冠泽副教授、赵艳副教授、何澍然博士、和四梅博士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袁媛以“T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 PIF4 and PIF5 promote heat stress induced leaf senescence in Arabidopsis”为题,汇报了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PIF4PIF5蛋白能够有效促进热胁迫诱导的拟南芥叶片衰老。转录组分析显示,PIF4PIF5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包括激素信号通路。该团队将NAC019SAG113IAA29作为PIF4PIF5的直接转录靶点。热处理后NAC019SAG113IAA29的转录在白天发生显著变化。该团队发现PIF4PIF5蛋白在热处理后的恢复过程中积累。此外,还发现热胁迫诱导的叶片衰老受到昼夜时钟的控制,植物可能在白天更积极地响应热胁迫诱导的衰老。综上所述,PIF4PIF5在介导热胁迫诱导的叶片衰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有助于充分阐明高等植物热胁迫诱导叶片衰老的分子网络,促进耐热胁迫作物的产生。

段美玉以“Discovery of Class I Diterpene Cyclases Producing a Tetracyclic Cephalotene Skeleton in Plum Yews”为题,汇报了来自三尖杉和海南三尖杉的多种二萜合酶(diTPS)的发现和功能表征。本文不仅报道了ent-kaurenebiformene生物合成的diTPSs,还发现两种I类三尖杉烷型合酶(CSs)可直接将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GGPP)环化为独特的cephalot-12-ene骨架,这是生物发生的关键步骤三尖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基于同位素标记实验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四环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合成机制。定点突变表明CS中的残基F625是将烃主链多样化为双环轮替烯和三环紫杉二烯的关键开关。综上所述,本篇文献提供了对IdiTPS中活性位点驱动的碳正离子级联反应的深入了解,促进了人们对化学多样性如何在裸子植物中起源和演化的理解,并为未来研究三尖杉属二萜代谢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谭凤灵以“Peroxisomal metabolic coupling improves fatty alcohol production from sole methanol in yeast”为题,讲述了关于以过氧化物酶体代谢偶联策略改善酵母中甲醇的脂肪醇产生。脂肪醇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洗涤剂等领域,目前主要以石化资源或植物油为原料经化学法合成。而生物合成有望实现脂肪醇的可持续供给。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可经CO2大量制备,是未来可持续的生物炼制原料。然而,微生物的甲醇代谢速度慢,且甲醇有一定生物毒性,制约了甲醇到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以过氧化物酶体代谢偶联策略能大幅度提高甲醇到目标产物的物质转化效率,为其他一碳资源生物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伯年国以“Characterization of volatile metabolites in Pu-erh teas with different storage years by combining GC-E-Nose, GC–MS, and GC-IMS”为题,讲述了采用气相色谱电子鼻(GC-E-Nose)、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贮存年份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GC-E-Nose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实现了对不同贮存时间普洱茶的快速鉴别。GC-MSGC-IMS分别鉴定出43种和91种挥发性化合物。基于GC-IMS挥发性指纹图谱的PLS-DA鉴别效果满意。此外,根据VIP>1.2的多变量分析和p<0.05,选取芳樟醇、(E)-2-己烯醛等9种挥发性成分作为区分不同存放年份普洱茶的关键变量。研究结果为普洱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就四个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汇报者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贺雪颖供稿)

(何澍然审稿)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