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2024年12月4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4-2025学年第13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陈军文教授、赵艳教授、唐卿雁副教授、和四梅副教授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王丹琳以“Combinatorial iterative method for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Yarrowia lipolytica: Application for betanin biosynthesis”为题,阐述作者团队开发了一个用于产油酵母解脂耶氏菌(Yarrowia lipolytica)组合工程的基因工具箱EXPRESSYALI。该工具箱可实现连续轮次的工程,每轮最多可将三个组合组装的基因表达盒集成到每个酵母克隆中。本研究演示了工具箱的应用,通过连续六轮基因组编辑和筛选,优化解脂耶氏酵母产生红甜菜色甜菜素,文库的大小在24到360之间变化。文库筛选是通过自动的基于颜色的菌落挑选来实现的。
刘静蕾以“A combined effect of fish-originated collagen peptides and caffeine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sleep-deprived mice”为题,汇报了鱼源性胶原蛋白肽(FCP)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具有刺激、镇静或放松的作用,可以减少咖啡因的兴奋毒性。研究结果表明,C&F(低剂量咖啡因与鱼源胶原肽的联合)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治疗S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缓解。结肠内容物16S rDNA分析显示,C&F组小鼠乳酸菌(Lactobacillus murinus)水平显著上调,Clostridia_UCG-014水平受到抑制。C&F显著调控ko04622(免疫系统)和ko00472(代谢过程)通路,且具有时间依赖性。综上所述,C&F在脑功能和行为中起关键作用,可以通过微生物-肠道-脑轴协同缓解认知障碍。
陶夏英以“Neurospora intermedia from a traditional fermented food enables waste-to-food conversion”为题,论述了发酵食品和农业副产品有望提高粮食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但真菌把废物转化为食物的分子基础仍然不足。本研究利用多组学方法表征印度尼西亚爪哇的豆浆副产品生产的发酵食品豆饼(oncom)。样本宏基因组测序表明,间型脉孢菌是优势菌。进一步的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系统基因组学分析表明,来自oncom的间型脉孢菌在发酵过程中利用果胶和纤维素降解,且属于与人类产生的副产物相关的遗传上独特的亚群。最后,作者发现间型脉孢菌生长在多种副产品上,如水果和蔬菜渣,不编码霉菌毒素,并且可生产出印度尼西亚以外消费者积极认可的食物。这些结果揭示了用真菌把现成的副产品发酵成美味和营养食物的传统意义和未来潜力。
李明禹以“Transcription factor PgNAC72 activates DAMMARENEDIOL SYNTHASE expression to promote ginseng saponin biosynthesis”为题,论述了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MeJA)能有效诱导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人参愈伤组织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出MeJA诱导的NAC转录因子基因PgNAC 72,该基因主要在人参花中表达且定位于细胞核。过量表达PgNAC 72能显著提高人参愈伤组织中总皂苷及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含量,是通过上调关键酶PgDDS实现的,且PgNAC 72可与PgDDS启动子中顺式作用元件结合激活转录,相关数据也证实其能增强人参皂苷生物合成。此发现揭示了PgNAC 72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为后续研究及代谢工程提供了思路与靶基因。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四位汇报人PPT制作精美,讲解流利、清晰。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就四个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与汇报者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李晓玲 供稿)
(和四梅 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