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4-2025学年第20期学术活动

本站消息:2025年3月5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4-2025学年第20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陈军文教授、梁艳丽教授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冯垒以“Elucidation of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s of timosaponins reveals the antifungal mechanisms in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为题,探讨知母中唯一被鉴定的CAS:2,3-氧化鲨烯环化酶AaOSCR12的关键作用,该酶直接决定了后续知母皂苷的合成和积累。然后,在AaSMT1和AaSSR2的催化下,分别代谢为植物甾醇和胆固醇途径。此外,螺甾烷型皂苷III的抗真菌功效优于呋甾烷类皂苷II,这可能与涉及甾体皂苷元26-O-b-葡萄糖苷酶AaF26G1的植物防御机制有关,因为它揭示了从呋甾烷类型皂苷转化为螺甾烷酮类型皂甙的逻辑。

王圆圆以“Lonicera caerulea genome reveals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reezing tolerance and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为题,解析了该研究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酶功能验证等手段,揭示了忍冬科忍冬属植物蓝靛果(Lonicera caerulea)耐冻性相关的基因调控网络和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研究结果丰富了蓝靛果的遗传资源,也为蓝靛果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陈丹以“Single-cell RNA-sequencing of Nicotiana attenuata corolla cells reveals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a floral scent”为题,详细阐述了高通量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在识别基因表达细胞间异质性、区分不同细胞群体方面的应用。野生烟草(Nicotiana attenuata)的花冠会释放出主要由苄基丙酮(BA)构成的香气。本研究运用单细胞 RNA 测序技术,剖析野生烟草花冠细胞,成功揭示花香成分苄基丙酮(BA)的生物合成途径,明确相关基因及细胞定位,为深入理解植物花香代谢机制提供关键依据。

本次例行学术会议不仅加深了参与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激发了创新思维,而且为未来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让每位参与者都收获满满。

(高红艳 供稿)

(陈军文 审稿)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