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2025年9月17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东校区立德苑1栋2楼学生社区共享交流空间会议室进行2025-2026学年第2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陈军文教授以及中心的刘冠泽教授、孟珍贵副教授、唐卿雁副教授、和四梅副教授、张金燕老师、寸竹老师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此次学术活动。
在学术报告会上,李葵秀博士以“Engineered yeast provides rare but essential pollen sterols for honeybees”为题进行文献分享报告。该文献研究发现SCREP是蔷薇属特有序列限制基因,经多步演化形成:先出现exon2,再逐步产生exon1和内含子,MITE转座子插入启动子区显著提高其表达。功能验证显示,SCREP作为转录因子,通过调控苯丙烷途径关键酶基因,抑制丁香酚合成。该基因在晚分化蔷薇物种中稳定遗传,其存在与否及表达差异,是导致不同玫瑰物种和品种香气差异的关键因素,这为玫瑰花香定向育种提供重要靶点。
贾金山博士以“Bryophyte ELIPs as Evolutionary Guardians: Engineering Chloroplast Resilience and ABA‐Enhanced Drought Tolerance in Crops”为题进行文献分享报告。该文献研究发现,苔藓植物通过分散/串联重复大量扩增早期光诱导蛋白(ELIPs)基因家族,形成特有的Group I功能群。其启动子区ABA响应元件(ABRE)和干旱诱导元件(MBS)数量达拟南芥的3倍。ELIPs通过三重机制提升抗旱性:稳定类囊体膜结构防止光氧化损伤,清除有害活性氧(ROS),并协同ABA信号促进根系重塑。该研究首次构建"ABA-ELIP-ROS"三方调控模型,揭示苔藓作为4.5亿年“活化石”淬炼的核心抗旱机制,为作物抗逆育种提供新策略。
杨润博士以“Analysis of the Rehmannia chingii geneome identifies RcCYP72H7 as an epoxidase in iridoid glycoside biosynthesis”为题进行文献分享报告。该文献研究聚焦天目地黄(Rehmannia chingii)基因组与环烯醚萜苷合成研究,组装出1.169Gb 端粒到端粒(T2T)无间隙基因组,确认其为二倍体(2n=2x=28)。研究发现 MEP 途径和环烯醚萜途径的结构基因主要在叶片表达,8 号染色体存在细胞色素 P450 基因簇,其中RcCYP72H7为桃叶珊瑚苷环氧化酶,可催化桃叶珊瑚苷生成梓醇。该高质量基因组为研究环烯醚萜苷生物合成、地黄属演化提供关键资源,还能助力地黄药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三位汇报者选择的文献质量高、研究内容新颖,汇报讲解清晰,PPT制作精美。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就三个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与汇报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供稿:刘亚红)
(审核:张艺馨/陈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