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5-2026学年第3期学术活动

本站消息:2025年9月24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东校区立德苑1栋2楼学生社区共享交流空间会议室进行2025-2026学年第3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陈军文教授以及赵明教授、梁艳丽教授、张炜副教授、孟珍贵副教授、唐卿雁副教授、和四梅副教授、张金燕老师、寸竹老师,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此次学术活动。

在学术报告会上,李满桥博士Inactivation of β-1,3-glucan synthase-like 5 confers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pathotypes in cruciferous plants为题进行文献分享报告。该研究通过对244份重测序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进行连续3年的田间根肿病表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β-1,3-葡聚糖合酶样基因5GSL5)与根肿病易感性显著相关。GSL5在进化上高度保守,通过在拟南芥、甘蓝型油菜、白菜和甘蓝中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失活GSL5,可赋予对根肿菌多个小种的广谱高抗性,且在甘蓝型油菜中不引起产量损失。GSL5失活会解除根肿菌二次侵染阶段对茉莉酸信号通路免疫响应的抑制;根肿菌效应子可能通过稳定GSL5蛋白以增强这种免疫抑制,从而促进病害发生。该研究为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控提供了持久的抗性基因资源,并为植物抵抗真核病原菌的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徐素素博士以Ancient hybridization underlies tuberization and radiation of the potato lineage为题进行文献分享报告。该研究首次发现马铃薯的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马铃薯起源于一次古杂交事件,并证明新器官薯块的形成是由于不同亲本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的结果,这为理解杂交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新范式,破解了马铃薯物种多样性之谜,并为后续马铃薯遗传育种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陈丹博士以Time-resolved reprogramming of single somatic cells into totipotent states during plant regeneration为题进行文献分享报告。该研究发现,全能性调控因子LEC2与气孔发育关键因子SPCH协同作用,激活生长素合成通路,使原本发育为气孔的前体细胞积累生长素,脱离原发育路径,转变为全能干细胞。该研究利用前沿技术记录细胞命运重塑路径,揭示关键命运分岔点,明确了一条由生长素驱动、转录调控,联系气孔前体细胞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发育路径。该研究结果为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再生提供全新理论支撑。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位汇报者选择的文献质量高、研究内容新颖,汇报讲解简洁精准PPT制作精美。参会的教师研究生,就个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与汇报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充分体现了文献展现的学术价值


(供稿:吴志琪)

(审核:张艺馨/陈军文)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