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0-2021学年第38期学术活动

2021年6月30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0-2021学年第38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范伟教授主持,赵明教授、梁艳丽教授、刘冠泽副教授、唐卿雁副教授、字淑慧副教授及中心54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熊文艳以“ DNA barcoding of Rhododendron (Ericaceae), the largest Chinese plant genus in biodiversity hotspots of the Himalaya–Hengduan Mountains”为题,汇报了本文对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173个种531个个体进行了4种DNA条形码(ITS, psbA-trnH, matK, rbcL)的鉴别力评价。结果表明:psbA-trnH可作为杜鹃属植物的单个条形码,matK可作为杜鹃属植物的附加条形码,ITS+psbA-trnH+matK三种组合是杜鹃属植物物种的最佳组合。

王前以“Diversity analysis of 80,000 wheat accessions reveals consequenc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election footprints”为题,汇报了8万份小麦种质的多样性分析揭示了选择足迹的结果和遗传瓶颈,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本研究对56342株六倍体小麦,18946株四倍体小麦和3903株野生近缘种进行了大规模的基因分型和多样性分析,分析显示,地方品种具有未开发的多样性和遗传足迹定义的地区选择。通过探索特定的基因或染色体区域,识别现有育种项目中缺失的保有等位基因多样性的种质,为开发未来的小麦品种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

朱琴以“A Pathogen-responsive gene cluster for highly modified fatty acids in Tomato”为题,汇报了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和R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了番茄法卡林二醇生产所需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在异源宿主中重建初始生物合成步骤并在番茄中产生转基因突变体,研究人员证明了该基因簇在法卡林二醇生物合成中的直接作用以及对番茄叶片中真菌和细菌病原体的抗性。这项工作揭示了一种新机制,即植物可通过修饰脂质库以应对病原体;并且这项工作也有助人们理解炔基脂质生产的复杂生物化学。

杨丽丽以“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from feijoa leaf extracts obtained by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为题,汇报了加压液体萃取(PLE)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获得具有高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的菲油果叶提取物中的效率。PLE试验在固定的设备中进行,在40/80℃下以动态和静态模式进行,SFE试验在30MPa、55℃和15%乙醇-水作为助溶剂的条件下进行210分钟。PLE提取物(80°C/乙醇-水/动态)提供最高的产率、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但其作为抗菌剂无效。相比之下,SFE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效,研究结果表明,PLE和SFE的菲油果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巨大潜力。

本期Seminar的研究生进行文献汇报。在此次会议上,同学与老师们对自己感兴趣和疑惑的问题向汇报者积极发言提问。同时,各位老师对PPT制作与讲解方面做出一些指导与建议,要求会后同学认真琢磨与修改。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