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1-2022学年第28期学术活动

2022年4月27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腾讯会议(会议 ID:912459323)举行2021-2022学年第28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杨生超教授、陈军文教授、张敬丽教授、龙光强教授、刘涛教授、刘冠泽副教授、字淑慧副教授、和四梅博士、何澍然博士及中心82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安江珊以“整合宏基因组与宏代谢组的普洱熟茶发酵机理研究”为题,介绍了普洱熟茶(Post-fermented pu-erh tea)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和良好的保健功效,通过对发酵阶段样品进行理化检测发现:儿茶素、黄酮和黄酮醇类、酚酸类、茶黄素、茶红素等茶叶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而茶褐素、GC、槲皮素、木犀草素含量显著增加(p < 0.05);代谢组分析发现发酵结束有341个脂类物质含量增加,并找到了原料与发酵结束样品的差异代谢物;宏基因组结果表明发酵前期优势细菌为Phaseolibacter和Rugamonas,发酵中期优势细菌为Staphylococcus和Bacillus,而发酵后期以Staphylococcus、Phaseolibacter和Rugamonas为优势属。发酵前期优势真菌为Aspergillus,发酵中期优势菌为Rasamsonia和Aspergillus,发酵后期优势属分别是Aspergillus、Rasamsonia、Sugiyamaella、Geotrichum和Debaryomyces。发酵中上述微生物代谢十分活跃,发酵微生物产生了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酶类。

徐素素以“基于花部特征的鼓槌石斛新品种选育及使用价值评价”为题,介绍了本研究选育了基于花的3个鼓槌石斛新品种(野兰堂1号、野兰堂2号和野兰堂3号);明确了鼓槌石斛花在四种加工方式下的营养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抗氧化活性,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是较优的干燥方式,但综合考虑产地加工的相关因素(时间、成本和操作便利性等)及鼓槌石斛开花集中,热风干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通过农药残留、5种重金属和两种微生物含量和毒理学试验证明鼓槌石斛花是安全可食用的食品原料,为鼓槌石斛花的资源开发和安全利用提供了依据。

刘祥宇以“药花两用岩白菜花色形成和岩白菜素生物合成研究”为题,介绍了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基于岩白菜花瓣的代谢物和转录组数据,探究了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差异代谢物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相关性。试图找到影响花色形成的关键代谢物和相关调控基因,为岩白菜新型花色品种的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挖掘岩白菜素在岩白菜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莽草酸脱氢酶基因、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碳糖基转移酶基因,并在体外表达验证酶功能,明晰岩白菜素在生物体内合成通路,为下一步岩白菜素在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中异源表达提供理论依据。

双升普以基于不同需光型植物解析阴生植物三七的光保护机制为题,介绍了动态光下阴生植物对光强的变化较为敏感,其在低光条件下能够优化光合性能;而阳生植物则能够在高光条件下优化光合性能,使其在瞬态强光下具有较强的光合性能和光保护能力。且不同需光型植物对光强的波动有着一定的记忆性,尤其是在阳生植物中较为明显,其对交替波动光的适应性更好。此外,阳生植物在瞬态动态光下主要通过ΦPSIIΦNPQ耗散能量,具有较大的PSI量子产率;而阴生植物有较高的Φf,d和较大的PSI供体侧热耗散效率。

在此次视频学术会议上,四位硕士毕业生进行了毕业论文内容的汇报,各位老师对PPT制作与讲解方面做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要求会后四位演讲者认真琢磨与修改;同时,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四位演讲者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在此次会议中老师们对演讲者的点评让同学们收获颇丰。

管彦辉供稿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