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2-2023学年第4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杨生超教授、陈军文教授、梁艳丽教授、刘冠泽副教授、和四梅博士、何澍然博士及中心134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李葵秀以“Eight high-quality genomes reveal pan-genome architecture and ecotype differentiation of Brassica napus”为题汇报了本文作者对8个不同生态型的甘蓝型油菜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组装。利用泛基因组比较分析,鉴定到了数百万个小的变异以及77.2–149.6Mb的PAV变异。超过9.4%的基因存在大效应突变或者结构变异。基于PAV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直接鉴定到了荚果长度、种子重量和开花时间相关的结构变异。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三个FLC基因的PAV变异与开花时间及生态型分化密切相关。本文的研究为油菜的基因组结构解析和理解提供了新的遗产资源。
王益娜以“A microbial supply chain for production of the anticancer drug vinblastine”为题,汇报了单萜烯吲哚生物碱(MIA)是一类复杂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家族,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包括重要的抗癌药物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由于长春花碱很难化学合成,这项研究展示了一个被重构到微生物细胞工厂的非常长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30个酶促步骤,总共进行了56次遗传编辑,包括来自植物的34个异源基因的表达,以及10个酵母基因的缺失、敲除和过表达实现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合成,同时通过体外化学偶联成功合成长春碱。
徐素素以“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of Syringa oblata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chromosome formation in Oleaceae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lilacs”为题,汇报了在紫丁香(Syringa oblata)全基因组测序组装的基础上,开展了包括其近缘种在内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木犀科的祖先具有20条染色体,该项研究形成了至今最为完整的丁香属种间系统演化图谱。进一步开展花开进程中的香气分析,发现芳樟醇、β-罗勒烯和α-法尼烯等是构成华北紫丁香盛花期花香的主要单萜和倍半萜成分。基因共表达网络预测显示,33个TPS-a和34个TPS-b,以及195个MYB家族基因参与了丁香萜类的合成与调控。
冯垒以“Oxidosqualene cyclase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diverse triterpenes in Camellia sasanqua”为题,汇报了在这项研究中,七个推定的 OSC 基因 (CsOSC1-7) 从油茶转录组中挖掘出来。通过异源表达系统对六种 CsOSCs 的不同三萜骨架的生物合成进行了表征,包括 α-amyrin, β-amyrin, δ-amyrin, dammarenediol-II, ψtaraxasterol, taraxasterol和cycloartenol 。 CsOSC3 是一种多功能 α-香树脂醇合酶。从分子对接和定点突变的结果来看,三个关键残基 Trp260、Tyr262 和 Phe415 对 CsOSC3 的催化性能至关重要。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就四位演讲者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和报告者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会议最后,中心副主任陈军文教授对新生表示欢迎,并且提出要求:认真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仪器的登记使用,以保证实验安全。中心主任杨生超副校长对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且希望各位同学珍惜学习的机会。同时肯定了中心seminar的重要性,并提议制定参加学术汇报会的考核制度。
(杨靖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