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3-2024学年第29期学术活动

本站消息:2024年5月15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3-2024学年第29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陈军文教授、刘冠泽副教授、唐卿雁副教授、孟珍贵副教授、范青飞助理研究员、和四梅博士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肖艳琴以“凝结魏茨曼氏菌接种发酵普洱熟茶研究”为题,介绍了普洱熟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健康功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凝结魏茨曼氏菌(Weizmannia coagulans)为耐热益生菌,在普洱熟茶发酵中也发现了该菌,其在发酵中的作用有待研究。应用凝结魏茨曼氏菌接种发酵普洱熟茶,建立了凝结魏茨曼氏菌普洱熟茶发酵方法,在发酵后期接种2×106 CFU/g及以上凝结魏茨曼氏菌发酵普洱熟茶,其凝结魏茨曼氏菌数量较对照增加了14.80~55.80倍。凝结魏茨曼氏菌与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改变发酵菌群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茶叶多酚、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等物质代谢。摄入富含凝结魏茨曼氏菌普洱熟茶较对照显著增加了斑马鱼肠道中凝结魏茨曼氏菌丰度(P < 0.05),可能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同时发挥普洱熟茶和益生菌的健康功效。

黄春丽以”产葫芦素前体的酿酒酵母底盘构建及发酵条件优化”为题,介绍了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葫芦素 B(CuB)和葫芦素D(CuD)具有显著的抗癌、降血糖等功效,但其在植物中的含量极低,提取成本高,合成生物学是实现葫芦素单体异源合成重要的策略之一。该研究已把植物中筛选到的相关基因导入 DNHC87-03酵母底盘,构建出底盘Coul05-1 生 成11-carbonyl-16α,20β,25-terhydroxy-Cuol 和 11-carbonyl-16α,20β,25-terhydroxy-Cuol-3-one;推测其是 CuB 和 CuD 的关键前体。由于前体产量低,进一步通过筛选出 MVA 途径和葫芦素途径关键基因,将关键基因进行组合过表达、筛选适合的培养基和发酵研究等策略提高其产量。

魏艳萍以“高品质川续断选育及异源表达体系初探”为题,介绍了川续断作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及经济价值。川续断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川续断皂苷VI含量极高,说明其具有强大的三萜皂苷前体合成能力,具有作为植物底盘异源合成高价值天然产物的潜力。为此进行了优良川续断品系的选育,筛选出高品质川续断优良家系“滇续1号,并尝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川续断中进行异源合成人参皂苷Ro瞬时表达体系的构建,目的基因在川续断中也成功表达,虽然没有检测到相应的产物,但为基于植物底盘的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建丽以“苦瓜苷生物合成关键UGT、OMT基因挖掘及功能验证”为题,阐述了苦瓜苷作为苦瓜中特有的苦味物质具有抗炎症,抗肿瘤,抗神经进化活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目前,苦瓜苷在植物中的合成途径暂不明晰,关键修饰位点的酶类不能从苦瓜中挖掘,是限制苦瓜苷合成的主要因素。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羟化位点的修饰酶类的挖掘,解析了苦瓜苷中可能存在的多种结构。本研究以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主要试验材料,通过课题组前期对葫芦素的研究开展对苦瓜苷中关键UGTs、 OMTs基因的挖掘以及功能表征,揭示苦瓜苷生物合成关键步骤,探索其糖基化和氧甲基化分子形成过程,此外解析复杂的苦瓜苷代谢途径,构建了产葫芦素中间体的酵母底盘,为快速鉴定该途径后续基因提供了足够的前体和方法,同时为后续葫芦素糖苷类衍生物的代谢途径提供了参考。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四位同学认真分享了自己的毕业论文,PPT制作精美,讲解精彩。课题组老师以认真治学的态度和严谨规范的学术精神,听取了四位同学的预答辩陈述,并分别对学生的论文预答辩进行提问和点评。四位同学思路清晰、系统深入地回答了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并虚心接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此次会议帮助了答辩同学提高论文质量,为正式答辩提供了有益参考。

刘勤勤 供稿)

(和四梅 审稿)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