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4-2025学年第23期学术活动

2025年3月26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4-2025学年第23期学术活动。本次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陈军文教授、唐卿雁副教授和四梅副教授以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预答辩。

在此次预答辩中,宋婉玲以“多组学联合解析积雪草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与骨架形成关键酶CaDDS定向进化”为题进行论文答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是伞形科天胡荽亚科积雪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为五环三萜酸及其糖苷衍生物,具有抗炎、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以及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被用于治疗皮肤病、神经保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研究以积雪草为研究材料,通过Illumina,PacBio HiFi和Hi-C测序技术,构建积雪草基因组,解析了积雪草皂苷在伞形科物种中的特异性积累机制,并利用真核表达体系对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进行功能表征。联合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学多组学分析,鉴定参与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进一步利用酶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半理性设计手段,深入阐明了骨架形成关键酶CaDDS的催化机理,实现催化效率的定向进化。

葛娜以“甲硫氨酸代谢参与调控三七种子脱水敏感形成和后熟休眠机制”为题进行论文预答辩。三七是名贵中药材和中药材大品种,是中药材领域的骨干品种。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种子不经历成熟脱水过程,对脱水敏感(即顽拗性),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种胚具有后熟性。脱水敏感导致种质资源保存困难,后熟休眠限制三七种苗快速、高效繁育。然而,三七种子脱水敏感形成和后熟休眠的内在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以耐脱水的金平人参种子为对照材料,比较姐妹物种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代谢物动态积累和关键酶基因表达特征,发现甲硫氨酸合成和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在两物种的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趋势完全相反,导致甲硫氨酸差异积累从而调控种子脱水耐性形成。进一步,甲硫氨酸代谢下游DNA甲基化修饰调控三七种子后熟休眠,上调表达的DNA甲基转移酶PnCMT2促进DNA的高甲基化形成,从而改变了与高 DMR 相关基因的转录状态调控种子后熟休眠。最后,本研究在三七中成功构建用于基因沉默的TRV介导的VIGS体系,利用该体系对三七种子内源基因PnCMT2的表达进行沉默,对其在调控三七种子的后熟休眠中的功能进行初步验证。本研究结果完善和丰富了种子顽拗性形成和后熟休眠的基础理论,将为三七种子的农业生产应用及种子储存提供理论指导。

王藤以“普洱熟茶后发酵中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的作用与机制”为题进行论文预答辩。 论文开展普洱熟茶后发酵中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作用与机制研究,采用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普洱熟茶后发酵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代谢功能。同时,整合感官审评、代谢组学和风味组学技术,系统监测后发酵中感官品质、特征成分、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的组成与变化。通过关联微生物基因表达与物质代谢,挖掘参与酚类化合物和挥发性化合物等茶叶物质代谢的微生物酶,阐明微生物功能与品质形成的机制。通过多相分类法(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菌株。通过纯菌发酵模型和强化发酵模型。结合感官评价、生化分析、代谢组学及风味组学技术,系统解析了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对普洱熟茶物质的代谢。进一步通过宏转录组学分析接菌发酵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动态与功能基因表达,整合基因功能分析与物质代谢,深入探究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在普洱熟茶发酵中的作用与机制。

在此次预答辩过程中,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就三位同学所进行预答辩的内容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汇报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刘亚红 供稿)

(赵   艳 审稿)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