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4-2025学年第24期学术活动

本站消息:202442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4-2025学年第24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陈军文教授、赵艳教授、梁艳丽教授、唐卿雁副教授、和四梅副教授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李明以紫金龙T2T基因组揭示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合成多样性为题进行了论文预答辩,介绍了以紫金龙为实验材料,首次完成了紫金龙属中紫金龙植物的端粒到端粒(telomere-to-telomereT2T)级别的染色体组装,探究了紫金龙基因组的基因家族以及全基因组重复(Whole-genome duplicationWGD)事件的相关分析,结合表达谱筛选出异紫堇定生物合成途径的候选基因,并对其中的候选OMTs进行了功能表征,并通过基因重复类型的分析明确了路径合成基因进行了串联复制事件。

谭凤灵以华中五味子木脂素合成关键酶DIRLAC的功能表证为题进行了论文预答辩,介绍了苯环辛二烯(dibenzocyclooctadieneDBCOD)型木脂素是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独有的木脂素类型,具有独特的八元环结构,并展现出显著的药理活性。然而,目前其生产主要依赖于从植物原材料中提取,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由于DBCOD型木脂素的合成途径尚未解析,本研究推测其生物合成途径始于异丁香酚,随后在聚合蛋白酶(DIR)、松脂醇-落叶松树脂醇还原酶(PLR)、细胞色素P450CYP)或O-甲基转移酶(OMT)的催化下形成DBCOD型木脂素。尽管前人报道认为前戈米辛是DBCOD型木脂素的直接前体化合物,但本课题组推测Pregomisin或二氢愈创木酸可能是五味子素的直接前体,它们可能是在DIR的作用下,催化两分子的(E)-2,3-dimethoxy-5-1-(propen-1-yl)-phenolDPYP)或异丁香酚等苯丙烷类化合物类似结构聚合而成。DIR功能表征是木脂素合成途径解析的一大难点。本研究以华中五味子为植物材料,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的方法进行功能鉴定,旨在为解析木脂素合成途径提供参考。

胡云飞以天麻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与关键酶功能研究为题进行了论文预答辩,介绍了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是一种富含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药食两用物质,具备较好的经济价值。天麻多糖是天麻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目前主要从天麻中提取得到,但得率低且结构重现性差。解析多糖合成途径和关键酶基因功能,构建微生物底盘合成足量、均一的多糖是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天麻多糖生物合成途径和关键酶基因功能并不清楚。因此,对云南禄劝10月份(S1)、12月份(S2)和次年2月份(S3)三个采收期乌天麻中糖类物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转录组学对三个时期乌天麻中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重点挖掘与天麻多糖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明确关键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异性,构建天麻多糖生物合成途径,进一步结合相关性分析挖掘多糖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通过蛋白异源表达获得目的蛋白酶,并对其功能和酶学性质进行研究。。

袁媛以川贝母异甾体生物碱相关基因挖掘及功能验证为题进行了论文预答辩,介绍了异甾体生物碱是贝母属植物的核心活性成分,因其显著的抗肿瘤、抗炎及抗骨质疏松等药理活性备受关注。然而,野生贝母资源枯竭、栽培种质退化及川贝母生物碱含量低、提取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利用。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解析异甾体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并开发合成生物学替代策略,已成为突破资源瓶颈的关键方向。本研究整合川贝母转录组、代谢组与蛋白质组多维度数据,系统解析异甾体生物碱合成分子调控网络,并通过组学关联分析成功筛选关键功能基因,利用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异源表达体系验证其催化功能。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四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很有深度,PPT制作精美,讲述过程思路清晰。四位同学思路清晰、系统深入地回答了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并虚心接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


(吴志琪 供稿)

(赵    审稿)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