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2025年5月7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1楼报告厅(C1-24-26)举行2024-2025学年第29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陈军文教授、赵艳教授、刘冠泽教授、唐卿雁副教授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此次学术活动报告会上,洪迪以“滇黄精品系综合评价及多糖合成关键基因的组学分析”为题,向大家讲述了滇黄精是药食同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地,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根茎是其主要药用部位,多糖是其主要药用成分。她通过对滇黄精植物学性状和药用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滇黄精品系;选取多糖含量极差最大的植株,分别对其根茎、根、花和叶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从分子层面解析多糖合成差异,旨在为滇黄精的品质评定及优良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助力滇黄精相关研究及产业发展。
李姝娴的毕业论文题目为“天麻蜜环菌糖代谢关系研究”,描述了天麻(Gastrodia elata Bl.)是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的药食同源的腐生植物,天麻中最主要糖代谢物质是多糖和淀粉,天麻具有保护神经、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云南是乌天麻道地产区,乌天麻支链淀粉含量高,以口感甜糯润著称。由于天麻无法通过自己获得营养来源,只能依靠蜜环菌为其提供营养维持自身生长。蜜环菌(Armillaria)是天麻生活史中必要真菌。因此,天麻的品质形成跟蜜环菌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天麻-蜜环菌的糖代谢过程进行分析,阐明天麻蜜环菌之间糖代谢转运机制,为选育高品质鲜食天麻提供理论基础。
叶懿江的题目“天麻中巴利森苷C生物合成关键基因功能表征”,以天麻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挖掘天麻素、巴利森苷C在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验证关键酶的催化特性,解析天麻素、巴利森苷C合成途径,以期明晰天麻中合成天麻素的关键糖基转移酶基因以及巴利森苷C的生物合成路径。体外酶活成功表征了天麻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GaUGT012/015/131/813/1156。GaUGT012/131/813/1156可以催化对羟基苯甲醇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生成天麻素,GaUGT015既能以对羟基苯甲醇为底物生成天麻素,又能以对苯二酚为底物生成熊果苷,具有底物杂泛性。
龚四丽以“黄精黄芪速溶茶和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研究”为题,介绍了以普洱熟茶、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olicus)为核心原料,通过工艺优化、活性成分解析及功效评价,开发兼具抗氧化与免疫增强功能的黄精黄芪速溶茶及保健食品,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确定最佳参数。黄精黄芪速溶茶汤色红褐带微甜,兼具焦糖香和滇黄精风味;具有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黄酮等活性成分,且抗氧化活性较好。以黄精和黄芪提取物为主要成分,辅以微晶纤维素、玉米淀粉等辅料制粒压片。该产品符合国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其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为保健食品申请提供了基础。
在此次硕士生毕业预答辩会上,四位汇报者PPT制作精美,内容丰富,讲解清晰明了。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就四个报告的内容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与汇报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吴志琪 供稿)
(和四梅 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