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中心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正文

中心举行2025-2026学年第6期学术活动

      本站消息:2025年1022日,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东校区立德苑1栋2楼学生社区共享交流空间会议室举行2025-2026学年第6期学术活动。会议由赵明教授主持,唐卿雁副教授、寸竹博士以及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此次学术活动。

报告会上李志远博士以“Decoding4-vinylanisole biosynthesis and pivotalenzymes in locusts”为题进行文献分享。该研究系统解析了群居飞蝗聚集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的生物合成路径及其关键酶,为蝗灾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表明,4VA以植物来源的苯丙氨酸为起始底物,依次经肉桂酸、对羟基肉桂酸、4-乙烯基苯酚(4VP)三步反应合成,其中4VP甲基化生成4VA是群居飞蝗特有的关键步骤,由甲基转移酶4VPMT1和4VPMT2催化,且4VPMT1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效率。基于4VPMT2的晶体结构,研究人员开发了4-硝基苯酚等抑制剂,可有效抑制4VPMT活性,阻断4VA生成,从而干扰飞蝗的聚集行为。此外,研究还发现帕金森病药物托卡朋也可作为4VPMT抑制剂,为减少化学农药依赖开辟了新途径。

付昌昊博士以Steroidal scaffold decorations in Solanum alkaloid biosynthesis为题进行文献分享,该研究聚焦于茄科植物所产生的两类重要甾体复杂代谢物——甾体糖苷生物碱SGAs)和甾体皂苷(STSs),这些化合物在饮食、医药及生态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其合成途径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由于结构复杂多样,完整路径直至近期才由Prashant D. Sonawane等人在《Molecular Plant》和《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中得以系统解析。SGAs根据立体构型可分为螺旋甾碱烷(22α-N型、22β-N型)和茄次碱烷三类,并可进一步根据C-5,6位是否饱和分为不饱和型与饱和型。STSs同样具有类似的饱和与不饱和构型。SGAs与STSs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始于葡萄糖,经由糖酵解、MVA途径与环阿屯醇途径,由SSR2催化环阿屯醇转化为环阿尔廷醇,最终形成胆固醇。胆固醇再经多步羟基化形成糠醇型苷元骨架,可被GAME4转化为STSs,或进一步氧化为26-糠醇醛,最终生成番茄、马铃薯、茄子及龙葵等物种特有的SGAs。多项调控因子在该途径中发挥关键作用:GAME9可直接或与SlMYC2协同激活HMGR、C5-SD2和GAME4等基因,正向调控SGAs合成;bHLH114可直接激活SSR2、7-DR2和GAME4启动子;GAME15作为支架蛋白,通过与GAME6、GAME8和GAME11等相互作用,成为STSs与SGAs异源重构的限速步骤。尽管SGAs和STSs的合成路径与异源重构已取得重要突破,但物种特异性合成调控及代谢工程优化等问题仍待进一步探索。该研究不仅为解析复杂甾体化合物的合成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生产该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陈红凤博士以H2S-mediated protein S-sulfhydrationmodulates infectivity and autophagy in therice blast fungus”为题进行文献分享。该研究揭示了硫化氢(H2S)通过S-硫巯基化——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调控植物与哺乳动物细胞活动。然而,H2S及其分子靶标在真菌中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在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中,由胱硫醚γ-裂解酶(CSE1)合成的H2S对其侵染能力具有关键作用。过量的H2S会通过S-硫巯基化抑制自噬过程,从而削弱病原菌的侵染力。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鉴定出多个发生S-硫巯基化的蛋白质,其中包括自噬相关蛋白ATG18。该蛋白Cys78位点的S-硫巯基化修饰对其结合磷脂酰肌醇3-磷酸至关重要,进而影响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及自噬调控。该研究揭示了H2S通过S-硫巯基化调控稻瘟病菌自噬的分子机制,并提出H2S供体可作为靶向真菌发育及侵染结构的潜在防控策略。

       本次学术活动中,三位汇报人所选文献前沿性强、研究价值突出。他们的讲解逻辑清晰、重点突出,PPT制作精良。在交流环节,会师生围绕报告内容踊跃提问,并与三位汇报人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有效拓展了文献的学术内涵,激发了科研思维。

(供稿:高红艳

(审核:张艺馨/赵艳



友情链接云南农业大学| 农科院